“擴大會議”是除原有成員外吸收有關人員參加的會議。在黨的歷史上,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等都曾召開過擴大會議。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召開“擴大會議”的頻次有所不同,既有歷史環(huán)境的因素,也體現(xiàn)了黨的政治生活逐步進入了制度化規(guī)范化軌道。

(一)

  黨的一大選舉產(chǎn)生的中央局第一次擴大會議于1921年9月在上海召開,會議由中央局書記陳獨秀主持,會議著重討論了黨團組織發(fā)展以及工人運動和宣傳工作等問題。這次會議可以理解為黨的歷史上中央召開的第一次擴大會議。1922年7月,黨的二大選舉產(chǎn)生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此后一個時期的擴大會議主要以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擴大會議為主。1924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第三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一次擴大會議,會議強調發(fā)展產(chǎn)業(yè)工人入黨的重要性,通過了《黨內組織及宣傳教育問題議決案》。此后,1925年10月和1926年7月還先后召開了兩次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擴大會議。

  1927年4月,黨的五大通過的黨章將“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改稱為“中央委員會”,黨章還規(guī)定“遇必要時得召集臨時中央委員會議或擴大中央委員會議”,這個規(guī)定一定程度上使“擴大會議”實現(xiàn)了“制度化”。在其后黨的歷史中,受各種因素的限制,擴大的中央委員會議較少,更為常見的是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

  這一時期,著名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有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洛川會議等。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除了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出席以外,還吸收了紅軍總部和各軍團負責人參加,這次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瓦窯堡會議、洛川會議是在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前后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這兩次會議在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行持久抗戰(zhàn)方針、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無產(chǎn)階級的領導權等方面制定了正確的方針政策,為黨領導抗日戰(zhàn)爭和自身的發(fā)展壯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這期間召開的具有重大影響的擴大的中央會議主要有六屆六中全會等。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于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開,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會議正確地分析了抗日戰(zhàn)爭的形勢,規(guī)定了黨在抗戰(zhàn)新階段的任務,為實現(xiàn)黨對抗日戰(zhàn)爭的領導進行了全面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正如毛澤東后來在黨的七大上說:“六中全會是決定中國之命運的。”會議通過的《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關于各級黨委暫行組織機構的決定》對擴大會議作了規(guī)定:“擴大會議,討論各種更帶一般性質的問題和事項,除開各該級黨的正式委員參加外,候補委員及其他有關系的工作人員亦可吸收其列席,并有發(fā)言權?!边@個《決定》對于出席和列席“擴大會議”的人員,作了明確規(guī)定。

  需要說明的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并不多見。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書記處重新決定由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三同志組成之,澤東同志為主席”。1945年6月黨的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目前史料文獻記載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是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在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召開的(即城南莊會議)。這是中央前委和中央工委會合后的第一次書記處擴大會議。毛澤東主持會議。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以及陳毅、李先念、張際春、彭真、黃敬等出席了會議。

(二)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黨面臨著實現(xiàn)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任務。急劇的社會變革,繁重的工作,使黨在這一時期更為頻繁地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中央政治局及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以處理國內國際千頭萬緒的工作。

  黨分別在1950年10月、1951年2月和1951年10月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這三次會議討論有關抗美援朝、“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jīng)濟建設”以及財政等問題,涉及國防軍事、財政安排、經(jīng)濟建設、土地改革等各方面。從1952年底開始,黨領導開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在1953年的5月、6月、10月和12月舉行了多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在這期間還召開過高頻次的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議安排十分密集。僅以《毛澤東年譜(1949—1976)》記載,由毛澤東主持召開的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1951年2次,1952年28次,1953年20次,1954年2次,1955年16次(還有1次是由劉少奇主持的),1956年4次。由此可見,黨的中央領導人日理萬機處理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繁忙狀態(tài)。

  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10年里,還有廣為人知的于1962年1月召開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和省、地、縣委四級主要負責人以及廠礦和軍隊的負責干部,共7118人,史稱“七千人大會”。這次擴大會議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取得了重要成果。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在動員全黨團結奮斗戰(zhàn)勝困難方面起了積極作用。

(三)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在長期的摸索中終于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反映到黨中央會議形式上則逐漸形成制度化規(guī)范化。

  1980年8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主要討論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以及有關問題,鄧小平在會上發(fā)表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1980年和1981年召開的幾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主要是討論《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2年1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主要討論中央機構精簡問題,鄧小平作了《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的講話,會議提出干部“四化”問題。1983年4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主要討論了國務院港澳辦公室關于解決香港問題的修改方案。1987年1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指出,全黨要繼續(xù)執(zhí)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的路線、方針和各項內外政策。1998年8月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召開,作出關于長江抗洪搶險工作的決定,要求把抗洪搶險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

  這一時期,“擴大會議”的形式在中央專門工作會議和地方黨組織會議中也有體現(xiàn),并作了相應規(guī)定。198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黨支部工作手冊》對“擴大會議”作出說明:“黨的各級委員會在召開全體委員會時,根據(jù)工作需要,可以將會議的規(guī)模適當擴大。但是,黨委擴大會議只能對黨委即將決定或已經(jīng)決定、需要貫徹的重大問題進行討論,不能代替黨委會作出決定,更不能改變黨委會的決定。”

(四)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十年間,黨中央共召開了多次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其中,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強調,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關系我軍性質和宗旨、關系社會主義前途命運、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強調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我們黨建軍治軍的基本方略。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闡明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并提出人民軍隊新時代使命任務。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有效統(tǒng)一了軍隊思想,為進一步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和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保證。

  新時代對地方黨組織召開擴大會議也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2015年出臺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第二十四條明確規(guī)定:“黨的地方委員會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jù)工作需要召開擴大會議,但不得代替全會、常委會會議作出決策。”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也作出規(guī)定,“黨的領導干部應當每年在黨委常委會(或黨組)擴大會議上述責述廉,接受評議”。由此可見,“擴大會議”作為體現(xiàn)民主、科學決策的有效形式仍然受到各級黨組織的重視而被保留下來,并且更加制度化、規(guī)范化,在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繼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